姥姥語錄書本多少錢
1. 書籍《姥姥語錄》增訂本和典藏本有什么區別
《姥姥語錄(典藏本)》是一本可以給人溫暖的書。作者以純樸之筆敘寫了99歲高壽的姥姥與“我”和“我們”之間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詮釋了中國式的愛、中國式的孝、中國式的家庭與溫暖。
這是一本可以給人智慧的書。經由姥姥之口,道出了許多看似平常、實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有些是姥姥的人生體悟,更多則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口耳相傳的民間智慧。其中倡導的知足常樂、寬容謙讓、吃虧是福、幫人即是幫己、自力更生等理念,是中國人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的為人處世準則和真實的“活法”,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幸?!钡暮x。
這是一本可以醫治“現代病”的書。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強調競爭、重視自我、追求物質,由此也伴生了不少“現代病”,遠離了生活的本真。捧讀本書,起碼可以得到另一種活法、另一種幸福的參照。
2. 書籍《姥姥語錄》增訂本和典藏本有什么區別
《姥姥語錄(典藏本)》是一本可以給人溫暖的書。
作者以純樸之筆敘寫了99歲高壽的姥姥與“我”和“我們”之間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詮釋了中國式的愛、中國式的孝、中國式的家庭與溫暖。這是一本可以給人智慧的書。
經由姥姥之口,道出了許多看似平常、實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有些是姥姥的人生體悟,更多則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口耳相傳的民間智慧。
其中倡導的知足常樂、寬容謙讓、吃虧是福、幫人即是幫己、自力更生等理念,是中國人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的為人處世準則和真實的“活法”,從另外一個角度詮釋了“幸?!钡暮x。這是一本可以醫治“現代病”的書。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強調競爭、重視自我、追求物質,由此也伴生了不少“現代病”,遠離了生活的本真。捧讀本書,起碼可以得到另一種活法、另一種幸福的參照。
3. 姥姥語錄共幾章
四大章,還有開篇語和結束語。
內容結構:開篇 心到就好I.遺憾就是專門留下的天黑了我不敢為她送行姥姥掙錢了好心加好心,就是攪人心姥姥的冬天三個爸爸骨肉相連,分開了就出血如果有下輩子……II.人生或許就該是這樣什么日子都是摻合著過兩個媽愛不怕分,越分越多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姥姥的金元寶心心相印愿姥姥的世界鮮花盛開Ⅲ.快樂你別嫌它小小幸福一天一個生活的準星倒過來想,換個個兒看一句話的力量給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做好事都是應該的IV.智慧如同儲蓄卡能子真能啥事都使心做,你就成神了姥姥和季羨林是同學寫書也不是多大的事我的老師是姥姥姥姥的教育方式人生就要上山頂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刷不爆的銀行卡一個孩子穿十件棉襖,那不燒壞了(附:水門口比北京好)結束語 天籟之聲附錄:姥姥最受用的智慧語錄參見 百度百科。
4. 姥姥語錄怎么樣
正如羅中立用巨型畫像為中國的農民作畫,用“語錄”這樣的大詞匯來寫姥姥說過的話,是讓每一個普通而善良的靈魂都得到正視和尊敬。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倪萍是一位活躍于上個時代的電視主持人,主持風格細膩而動情。針對她的主持風格有頗多爭議,但如同陪伴過我童年的鞠萍姐姐一般,她們都漸漸遠離公眾的熒幕。
巧合的是,她們的家鄉都是山東榮成。因此,對于我來說,更多出了幾分鄉音的親近。
褪下光環的倪萍,寫出《姥姥語錄》,當她所要表達的對象只是自己的姥姥,而不是億萬的電視觀眾時,即便是煽情,也從容和自然許多。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是寫給她姥姥一個人的。
書的開頭一章,用兩個小節寫姥姥的去世,然后轉到“姥姥掙錢了”,但是卻同屬于“遺憾是專門留下的”這一章,顯的順序有點亂。直到第二章才出現作者兩歲時對姥姥最初的印象,這才是時間軸上的起點。
全書每一節都是以姥姥的話作為開頭,以某段話為主題,引出背后的故事,并無時間和空間線索,如作者在結束語中所說,“沒有章法,沒有布局,有的只是真情”。 書中的姥姥沒上過學,不認識字,卻崇尚文化。
她感嘆自己如果上了學,“弄不好我還是季羨林的同學呢!”感嘆之后,老人竟笑出了淚水。的確,有的人因為知識的淵博與思維的探索而使他人啟蒙,那是他們著書立作的價值所在。
而有的人是把生活的智慧和親人的感情傳遞出去,讓人獲得感動的力量。姥姥不認識字,卻有孝順的外甥幫她完成了這個任務。
記得大一時所住宿舍的樓管,是一位給自己寫傳記的老人。他只讀到小學三年級,仍能把生活的經驗化成凝練的句子,“樹怕老來哭,人怕老來窮”,“不看十八歲大姐上轎,就看八十歲老翁上山(過世)”,加上他的參軍抗戰的經歷,一共寫了幾萬字。
他的心愿不過是幾歲大的孫子將來看到,他爺爺家族的歷史。 似乎老人們都是話多,不知是因為他們生命滿載的經驗太多,還是后人沒有傾聽的耐心?那歲月的磨礪出的老話,如同病蚌成珠,總是在后輩遇到類似經驗時才反省它的光彩。
“別不舍得夸孩子,芝麻夸著夸著就能西瓜了”,書中姥姥這樣教育孩子,從作者自己學畫小人書開始,她對孩子的優點不吝夸獎,于是便有了《姥姥語錄》中穿插的中國畫,或寫景,或寫意,與文章相映成趣。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晚年的姥姥備受呵護,“單位回收舊報紙”、“剝出口瓜子仁”,孩子們編織一個個善意的謊言,只為年邁的姥姥保持生活的那份精氣神。 這不是一本悲傷的書,而是教你學會懷念。
姥姥聽了孩子給她讀史鐵生的書,還惦念著史鐵生,并且預言他能活個大歲數,“他媽用命在給他換著壽吶”。只可惜,在書出版的前一個月,史鐵生也走了。
姥姥的預言沒能實現,她先走一步,卻少聞人世一樁傷心事。 當年焦波的《俺爹俺娘》攝影展之后,無數人深受感動,連夜回家。
焦波也是山東人。親情的故事,更容易讓人懷想自身。
我的姥姥去世多年,沒有倪萍的姥姥那般長壽,沒有留下《姥姥語錄》中樸實智慧的話,而我卻永遠記得:冬日夜里溫暖的炕頭上,姥姥起夜,悄悄的掖好我的被角。 全書以孩子在水門口的快樂暑假結尾,給人以希望。
老人離去,子孫繼續著生的希望?;蛟S也正是因為繼承了姥姥樸素善良的基因,倪萍做為主持人,常常在舞臺上敏于感動的一面。
倪萍在結束語中說,榮成話和普通話是不對等的,許多詞是字典里沒有的。書中不時讀到“胰子(肥皂)”、“賊子(螞蟻)”、“熨帖了(舒服了)”這樣的膠東方言俗語,總讓我心中一驚,還沒有這樣一本書,把我熟悉的事物原味的搬出來。
這是正是這部書的一大特點,用簡潔甚至是“土話”來還原一個樸素的農民,仿佛老人在給孩子講述過去的故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只有積攢了一個世紀的點滴瑣碎,卻娓娓道來。
5. 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原文地址:水門口的大智慧―――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作者:龐炳祥春節過后的第一次周末休息,我待在家里哪里也沒有去,坐著、躺著看了一遍倪萍的新書《姥姥語錄》,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說實話,過去我是不看名人出的這類書的,尤其是娛樂界名人出的書。我認為那是名人們湊熱鬧的事。
這幾年名人們出了很多的書,我都不去看,包括倪萍出的上一本書,也就是宋丹丹小品里說的《日子》,我也沒有看過。有時間我寧愿去翻翻女兒小學時的《腦筋急轉彎》。
但上周我去倪萍的博客上逛了一圈兒,感覺還行,幾篇博文都像準備著上《讀者文摘》雜志似的,挺溫潤煽情。恰好又去席殊書店里看到了這本新出的《姥姥語錄》,不暇思索就買了來。
當時沒有顧上瀏幾頁文字,只看上了書內樸拙的插圖,心里就覺得應該是一本可以翻翻的書。我看書有些不好的毛病。
拿到一本新書,一是看出版社,相當于買衣服看牌子。倒不是名牌的衣服就好,只是很通常地覺得大的牌子下的貨物質量應該有一定的保證。
此書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首先就從心里認可了。二是看印數。
此書第一次印刷就印了20萬冊,這讓我暗暗稱奇,心里的認可度又增強了幾分。須知名人出書當然要靠名人效應,但單靠名人效應也不一定賣出這么多的冊數。
出版社的編輯們也不都是白吃干飯的,他們即使都是倪萍的粉絲,也不可能出一堆賣不出去的書,拿真金白銀開玩笑,賠本賺吆喝。三是看字數。
倪萍的這本書不到10萬字,愣讓編輯們鼓搗成這么厚厚的一本像模像樣的書,紙質印刷都很精美。這本書的字數不足賈平凹新書《古爐》字數的六分之一,但也是印的一樣大的開本,說明出版社和編輯們是很看好這本書的。
所以我放心地第一次買了名人之書,準備在累了的時候讓自己輕松一下。然而此書讓我拿在手里就沒有再放下,坐著、躺著幾小時看完了這本書。
看完了,揉揉眼,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發呆。不消說,我首先是著了倪萍的道了。
這本書平淡真實的情感和語言營造出的如天籟之聲的意境讓我久久都沒有走出來。榮成是我去過的,和榮成的朋友一起吃過海鮮,喝過大酒。
那時聽到的榮成話感覺有些發笑,覺得榮成人的舌頭有點硬??涩F在看這本書,竟感覺就像聽到了過去倪萍和她姥姥的對話似的,影影綽綽,聽不清楚,但分明是聽到了。
那聲音和在榮成成山角酒店里聽到的山東話一個味兒。在這本書里,我覺得倪萍延續了她當主持人時的風格:煽情。
她把她與她姥姥的那份親情煽乎的讓你熱淚盈眶。她在書中寫道,她主持風格形成的老師就是她姥姥。
她姥姥教育她要說人話。我的理解是,她姥姥是教育她要說人話,就是要說能讓人聽懂了的話。
這要比某男主持人一腦門子官司似的崇高,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外語,和一些外國要人說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話要強的多。倪萍用一個女人的細心,回憶了她和姥姥五十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姥姥生前\"閑著沒事說的那些沒用的話\",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的窮日子,讀后感《倪萍新書《姥姥語錄》讀后感》。
我相信除了書中所寫的,倪萍的心中這樣的對話和場景還有許多許多,寫出來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這些寫出來的、印出來的,應該是最經典的,也應該是倪萍心中分量最重、最難忘的。
姥姥的這些語錄,乍一看似曾相識,我們小時候在老人們的口中大多聽過,雖然內容不一,但大意相同??墒悄阕屑氝泼咂祭牙训恼Z錄,卻會有豁然天門中開的感覺。
姥姥的語錄是什么?大實話,大智慧,大道理!真真正是:與平凡處見真情,與細語處聽驚雷!我不想過分贊譽倪萍的這本書。說句倪萍聽了不高興的話,這本書也許很快就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看過的人們感動一番,感嘆一番,再深入地思考對照一番,也不可能永遠記著。我想說的是,倪萍姥姥這些智慧語錄,雖然比不上偉人的名言格句,但也句句真實,入人肺腑。
就像倪萍自己在書中說的,就是\"一張儲蓄善良、堅持、美好、寬容、勤奮等等所有美德的銀行卡,開始取不出錢來,等存滿了就能隨便花,一輩子都花不完,是一張永遠刷不爆的人生卡\"!看完此書,我的心中充滿了對老太太的崇敬之情,也非常羨慕倪萍有一個這么好的姥姥。你想想吧,一個不識字的從過去的歲月里煎熬出來的小腳老太太,說出的話在今天讓我們看來句句都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姥姥的腦子里是怎么想出來的呢?倪萍沒有解釋,我看也解釋不清楚,只能說是在漫長的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問題是一代一代的人都在磨,但真正磨出來的不多。
這個活了九十九歲的老太太是個神。本書的另一大看點是倪萍的真情、細心和孝心。
通過寫姥姥和其他的親人,一不留神也把自己寫了出來。在書中,我們能看到一個自強、自立、奮斗不息而又柔腸百轉的女人想象。
這讓我感到由衷的欽佩。我想倪萍這種性格的形成應該得益于她童年貧窮而又快樂的水門口的農村生活。
這和我的經歷相仿,我能想象的出農村經歷給了她什么,而她又沒有忘記,這就非常難能可貴了。一個現在生活在京城的文藝大腕,能把年過古稀的小腳姥姥接來同住,膝下承歡,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這個外甥女養對了。
6. 關于姥姥語錄
■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
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兒了也得亮?!?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個盼望就能實現了。
■ 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
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這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的快樂?■ 心眼不好的人一輩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輩子不知道什么是滿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鹽老得喝水,肚子里脹的全是氣,氣多了人能好受嗎?你看老想害別人的那個人,臉都倒掛著,他不快樂啊。害別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幫別人最后都幫了自己,不信你去試試。
壞人都是傻子,一輩子活得不快樂!■ 少收個三四十斤,明年使使勁就省出來了,孩子餓著肚子可耽誤長骨頭了,過了長骨頭的年齡,這輩子也長不出了。借的糧食孩子吃了骨頭是軟的。
■ 麻煩別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
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你試不出來,下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房子沒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沒人幫著,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呀!■ 人不可貪財啊,財是個狼,你貪他他就貪你,你吃他他就吃了你。
■ 一個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上套?!?糖稀越粘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
■ 有苦也不是壞事,苦多了甜就比出來了。你吃一塊兒桃酥試試,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試試?你那嘴呀就想找塊咸菜往嘴里放。
孩子,別怕苦,苦它的兄弟就叫甜那!■ 不好吃的菜一人一勺就見盤子底兒了,好吃的饅頭越蒸越香,越吃越有?!?老天爺和你自己是一個人。
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個老天爺說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誰也別怨?!?吃了一輩子小虧,占了一輩子大便宜……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
■ 老天是公平的,給你多少一定得拿走多少。你看挑擔子的人,兩頭得一樣沉才能走得遠。
一頭沉一頭輕你試試?走不了幾步你就得停下?!?人出賣了良心和得了心臟病差不多,心停停跳跳的,憋得慌呀。
■ 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聰明的婆婆對媳婦要比對兒子好……■ 現在的孩子一人身上都穿了十件棉襖,那不把孩子燒壞了?一件棉襖他還知道啥叫暖和,穿多了就是害孩子。
這不怪孩子,都怪大人?!?父母幫著兒女,仨人都笑了;兒女幫著父母,仨人都哭了。
■ 借的糧食孩子吃了骨頭是軟的?!?別小看那些不起眼的東西,有時候辦大事的說不定就是它。
養孩子也一樣,你別催著她長,催著他學。有人早長,有人開竅晚,你耐住性子等著他就不白等。
■ 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天黑了就是遇上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
人命不是撂下(放棄),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的希望了,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的勁兒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
別在黑夜里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兒了。孩子,你記著,好事來了她還預先打個招呼,不好的事咣當一下就砸你頭上了,從來不會提前通知你!能人越砸越結實,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
7. 【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
[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這個假期我讀了《姥姥語錄》,讀后收獲之大出乎我的意料,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這是來自著名主持人、演員倪萍心底的一則則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作者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先說第一點: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但倪萍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功夫寫姥姥,就是因為這個姥姥值得一寫.姥姥活到99歲.解放前、文-革前姥姥沒少吃苦,倪萍說,“多少個艱難的時刻,都是姥姥用她那大白話點撥著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一個個雞毛蒜皮的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的寬容,姥姥的良善,不斷地修正著我的缺點,改正著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著我,溫暖著我.”姥姥有哪些智慧的大白話和雞毛蒜皮搬的比喻呢?“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二就看慣了!”“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抬起來.”“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還是苦,你們文化人不是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嗎?什么是甜?沒病沒災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識字的人認個字也是甜??!”“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么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走直道兒就走快了,讀后感《倪萍姥姥語錄讀后感》.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過呢?“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透著一個大寫的人的人格魅力!再說第二點:倪萍的孝心.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剝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并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樂樂.倪萍把姥姥接到北京一起住,姥姥有很多舊衣服,那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結果,倪萍聽專家說屋里多年不穿的舊衣服是個污染源,就動員姥姥扔了不穿的舊衣服,姥姥哪里肯啊,于是倪萍想出一招,告訴姥姥說,單位里收舊衣服,一百元一件,,這下姥姥一下找出二十三件舊衣服,倪萍自然第二天交給姥姥兩千三百元錢,姥姥樂啊,這么好的事情,于是姥姥立馬動員倪萍的幾個表妹快找舊衣服,一個表妹電話告訴倪萍,說姥姥來家一下找了五十七件舊衣服要叫倪萍拿到單位,表妹電話里大笑,知道沒這么好的事情,五千七啊,倪萍一聽知道慘啦,馬上跟姥姥說,單位內部的事情,別再往外面說啦,姥姥卻說:“有好事想著別人,別人就老想著你,你有了好事不想著別人,只顧自己,最后你就剩一個人了.一個人就沒有來往了.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只要讓父母感覺幸福、滿足就是孝順”,《姥姥語錄》提醒我,及時愛我的親人.。
8.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自從不上班后,在家沒什么事,年前女兒從網上買來三本書,一本是倪萍著的《姥姥語錄》、另兩本是白巖松的《幸福嗎》和《看美國》,因我也是倪萍的粉絲,上次她的第一本《日子》我也買了,所以這兩天有空時,我先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語錄》,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在書中都記錄了倪萍姥姥的一點一滴,做人的觀念,她姥姥用的是最樸實的語言,是她姥姥一輩子從生活中得到的,倪萍從感受中得到啟發。同時也過著和一般傳統的老太太一樣的日子,她姥姥是烈屬,兒子在部隊救人而犧牲了,沒有放聲哭過一次,就這樣一個堅強的老太太,以此影響了倪萍的一生。
倪萍用《姥姥語錄》走進99歲的平凡日子,分享給人們質樸無華人生智慧,同時倪萍也給了姥姥晚年幸福生活,充滿陽光,姥姥享受子孫們的孝心,走完了九十九歲屬于人類長壽的老人。
倪萍與眾不同,是名人也是一位大忙人吧!但在她姥姥這里還是個外生女,一有時間就讀報、讀書給她姥姥聽(因她姥姥不識字),陪老人家逛街,到最好的飯店請老人家吃,買最好的衣服給老人穿等等,這些都是物質上的享受,而倪萍在精神上也一樣關心她姥姥,讀后感《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姥姥掙錢了這一節。因為她姥姥九十七歲年紀大了,而且又不識字、又不做事,一空下來就睡覺,這樣長時間對身體不好,倪萍發現,只要姥姥有事做了,就不會睡覺了,倪萍就想法要姥姥能做點事,力所能及的事,而且還要有報酬給她。
第一件是:要姥姥疊報紙,每天把3份不同的報紙,按同一類、大小張、圖片、沒圖片分類整理好,而且每天給老人15元錢,到月底結帳,按時給她。
第二件是:發現姥姥做了一段時間,做熟了很快就完成疊報任務,等空又要睡覺了,她又想出了要她剝瓜子仁,說是出口的,也是每天15元,兩樣“工作”要她完成,而且給她“工資”時也是很認真的,到后來甚至把錢通過郵局,要老太太親自蓋章為至,你說認真唄!
但老太太也是很認真的,到底是年紀大了,她也不清楚這錢到底是誰給的,這些報紙和瓜子給誰的,照樣剝,而且經常超額完成任務,到后來倪萍她們各個親戚家里都是瓜子仁,開始還爭著吃,到后來看見瓜子仁要逃,她老人家還是很開興地“工作”著,“工資”也是照領,不再睡覺了、飯量也增加了、精神也好了,雖然老人是不缺錢花的,倪萍是大把錢給她的,可老人認為自己掙的錢用起來踏實、趣暢。
以上這一列舉不僅倪萍有經濟條件,但最關鍵的是她有一份孝心,使得姥姥不寂寞,有事做,97歲的老人認為自己也能掙錢等等,使的老人開心。
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是不缺錢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認為只要給錢了物質豐富就是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現在的老人缺的是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丶铱纯?。
〔倪萍著《姥姥語錄》的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p>
9. 姥姥語錄的內容簡介
溫暖人心的書。人人有姥姥,但活到99歲的姥姥真不多。她沒讀過書,也不識字,人生和歲月鍛造了她的智慧,“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蓖高^這個姥姥,我們看到中國傳統女性、尤其是媽媽身上的美麗與智慧。
轉載請注明出處智勇教育網 » 姥姥語錄共多少章節